录像里的胜负手NBA回放录像这东西,颇有些意思。球员在场上来回奔跑,汗流浃背,裁判的哨声此起彼伏,观众席上人声鼎沸。然而胜负的关键,往往藏在那些须得慢放才能看清的瞬间里。教
录像里的胜负手
NBA回放录像这东西,颇有些意思。球员在场上来回奔跑,汗流浃背,裁判的哨声此起彼伏,观众席上人声鼎沸。然而胜负的关键,往往藏在那些须得慢放才能看清的瞬间里。
教练们对着屏幕,将比赛切成碎片,一帧一帧地检视。他们寻找的,无非是对方防守的破绽,或是己方进攻的疏漏。球员们排排坐着,眼睛盯着屏幕,看自己如何被对手晃过,或是如何错失了一个绝佳的传球机会。这景象,活像一群学生在听老师讲解错题。
有一回,某支球队在最后两分钟还领先八分,却在终场哨响时输了两分。教练调出NBA回放录像,才发现问题出在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界外球上——己方球员接球时脚尖踩线,裁判却未吹罚。这毫厘之间的误差,竟成了溃堤的蚁穴。
录像不会说谎,却也未必道出全部真相。它记录动作,却滤去了球员的疲惫与压力;它呈现结果,却隐去了决策时的犹疑与果敢。胜负之道,终究还是要回到那长二十八米、宽十五米的硬木地板上见分晓。
慢镜头里的篮球,终究不是篮球的全部。